2021年4月2日,宁夏首台手术机器人——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为一名巨大肾肿瘤并静脉癌栓的患者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左肾根治性切除术”。自此,宁夏进入了手术“机器人时代”。在手术室“上岗”的“机器人医生”,让各类手术变得更微创、更精准、更安全、更高效,也更加人性化。
此后,“达芬奇”机器人作为该院的“常驻医生”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妇科、小儿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外科等多个外科领域的临床手术中,越来越多的患者会体会到智能机器人提供的医疗服务。
在今年8月12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举行的机器人科普开放日活动上,将“达芬奇医生”请到了现场,并邀请患者现场操作体验,感受“机器人医生”是如何手术的。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这位“达芬奇医生”宛如一只巨大的蜘蛛,四条机械臂各持器械,悬停在操作台上方,体验者模仿医生坐在一旁的医生操控平台上,通过操作一对遥控器,模拟腹腔镜手术,在显微镜下对“腹腔”进行精细操作。
在现场专家的指导下,银川市民黄旭体验了一把操控“达芬奇”机器人。“说实话,来之前我满脑子都是各种可怕的想象,觉得机器人手术要么很复杂,要么就是很恐怖。但刚才亲手操作了一番,真切感受到,这个机器人相当于给了外科医生一双360度自如运动的手和一双高清放大镜般的3D眼睛,坐在操作台那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腹腔内部的构造,并且进行‘微米级雕刻’。这下我完全不担心了,我打算为准备实施胆囊手术的妈妈推荐‘达芬奇医生’。”黄旭说。
打破患者对人工智能诊疗的神秘感和焦虑感,正是机器人科普开放日活动的用意所在。“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手术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所降低,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这些‘达芬奇医生’的优点,不应该只有医生知道,我们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这一切,让顶尖技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卜阳介绍。截至今年6月,宁医大总院累计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共计2408台,其中,2024年医院完成了918台“达芬奇手术”;“达芬奇医生”在妇科领域开展的手术已突破1000台,为此,该院妇科挂牌成立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妇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医院开展机器人手术的科室达到10多个专业,并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标准化手术流程和全程质控体系。
“机器人手术需要严格遵守设备使用范围和医疗服务规范,医疗机构应按照设备注册证适用范围和临床手术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不得超范围和过度使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务处处长陈本栋介绍说,目前在泌尿外科、妇科、普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小儿外科共有80种手术适应症可申请让“达芬奇医生”主刀实施手术。
为推广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规范应用,满足各级医院对新技术引进的迫切需求,当日,“宁夏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揭牌成立。今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将为全区乃至西北相关医疗机构开展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培训,打造西北智慧医疗与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示范高地。
从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到“做”手术,AI和手术机器人正在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化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让医生如虎添翼,它们作为人类医生的“超级助手”,最终让更多患者受益。(记者 尚陵彬 马 丽)